2万亿融资租赁的布局 开创P2P新市场
时间:
2014-07-14 08:49来源:
华夏时报
面对包括银行、基金、信托甚至电商们大举来袭的互联网金融热潮,一直默默徘徊在这个门槛之外的融资租赁业终于也迈开了双脚。
作为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新兴领域,融资租赁凭借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特质早已成为了各路资金争相追逐的目标,也因此,在人大财经委融资租赁法起草顾问组顾问屈延凯看来,融资租赁与P2P的结合是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值得鼓励和倡导的,因为“应收账款是真实有效的交易,是民间资本支持实体经济最好的路子,有利于盘活存量,用好增量”。
融资租赁首尝P2P
短短一年的时间,高利润的收益和无门槛的投资成就了P2P规模的迅速扩张,也让各种跑路与非法集资的声音不绝于耳,但这一切在屈延凯看来,无关融资租赁这种全新的互联网金融尝试。
虽然目前我国的融资租赁市场规模为2万亿,但我国目前至少有80万亿的银行应收账款,如果算上中小企业产业链上下的应收账款,那么就有接近百万亿的应收账款,而通过互联网金融的这种方式,大量的民间资本就可以帮助这些应收账款盘活,也间接盘活了银行的信贷资金。
创新下的机遇与风险
目前受制于市场的行情和整体宏观经济,不少工程机械的租赁公司其实都是在借新债换旧债,原因就是企业贷不到钱,而融资租赁公司没业务可做。投资期限最好按照融资租赁期限来设定,一旦承租人不能支付租金,那么就应由租赁公司拥有该设备的处置权。
而全国设备租赁及二手设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余小梅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融资租赁与P2P的结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物权和债权的对接,这样才能对投资者有更加实际的保护,而作为交易平台的P2P,则应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做好风险控制,毕竟行业的创新虽然带来了机遇,但风险也同时存在。“应该通过一系列风险防控体系的设计,尽可能地确保投资者的资金直接进入实体企业,这样才能实现租赁企业盘活资产、实体经济获得资金的目的。”
在采访过程中,多位业内人士也都强调了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的问题,比如构建平台的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在交易过程中介入风险的识别,确保风险的防范机制有效运转。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也建议,要建立评估机制,对触网的融资租赁项目进行分期量化评估,从而形成风险定价。同时,对于不合格的项目要有甄别和拒绝机制。